时间: 2024-11-06 18:46:46 | 作者: 水利信息化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的基建其实在20年前就崭露头角了,事情的起因是苏丹决定在尼罗河上建大坝,可光靠他们自己国家是办不到的。于是,他们向全世界发出“英雄帖”。
美国和日本一开始很有兴趣,毕竟6.5亿美元的合同不是小钱,但等到当地考验查证后,他们全都打了退堂鼓。
但中国却接下了这个挑战。引得美国和日本瞪大了眼睛,直呼“绝对不可能!”他们是嫉妒,还是不服气?咱们还是得先回到一开始,来看看苏丹为何需要在尼罗河上建大坝。
尼罗河全长约6670公里,流经11个国家,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苏丹的国土面积接近250万平方公里,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区域依赖尼罗河水源。
尼罗河不仅是苏丹农业生产的生命线,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发展的关键支柱。然而,这条滋养了苏丹千百年的“母亲河”,也时常变成一把“双刃剑”,带来非常大灾难。
每年夏季,南部区域的暴雨使得尼罗河水位迅速上涨,洪水汹涌而下,导致北部地区的旱涝交替现象十分严重。尼罗河的水量波动极大,雨季时水流湍急,常常泛滥成灾,而旱季时则水量锐减,极度影响灌溉和供水。
苏丹曾经经历过一次十分洪水灾害,近一半国土被淹,超过60万人被迫撤离家园,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这种洪水问题不仅仅是偶发的自然现象,而是年复一年的困扰,严重制约了苏丹的经济发展。
苏丹的农业占全国经济的重要部分,近6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然而,长期以来,苏丹依赖于传统的灌溉方式,效率低下,导致农业产量低,不足以满足国内日渐增长的粮食需求。
电力供应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全国仅有约40%的人口能够稳定用电,别的地方的电力基础设施落后,甚至常年无电可用。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停电慢慢的变成了家常便饭。缺乏电力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直接阻碍了工业的发展。
正因如此,苏丹迫切地需要在尼罗河上修建一座多功能大坝,这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洪水,还能为农业灌溉提供稳定水源,同时解决电力短缺问题。
然而,这样一项宏大的工程并非易事,技术方面的要求高、投资巨大,远超苏丹自身的能力范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丹政府开始寻求国际帮助,希望能有国家或公司承担起这个“救命工程”。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极端。北部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温度常年超过40摄氏度,而南部则是季风性热带草原气候,雨季暴雨频发,尼罗河水位波动剧烈。在这种极端的水文条件下,如何在大洪水期间保持大坝的结构稳定性,是一个难题。
其次,尼罗河的地质条件非常棘手。河床底部土质松软,岩石破碎不堪,根本没办法承受大型水利工程的压力。要在这种地基上建造一座近10公里长的大坝,有必要进行大量的地基加固工程,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而且,由于河道的特殊性,大坝如果出现任何渗漏或结构问题,整个工程都可能面临崩溃风险。
在技术层面上,通常大坝的主要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等,但在苏丹的极端高温和沙尘暴环境下,普通材料极易老化、开裂,失去应有的强度与耐久性。为此,需要开发或引入抗高温、耐风化的特别的材料,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对实施工程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日工程师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当前技术条件下,要在尼罗河上修建这样规模的大坝,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风险。
尽管苏丹政府愿意支付6.5亿美元的建设费用,但美日估算,这笔资金远远不足以覆盖整个工程。考虑到后期维护、材料升级以及不时的技术调整,项目的实际投入可能会翻倍甚至更多。
对于资本至上的美日企业而言,这样的投资无疑是一次“豪赌”,一旦失败,损失难以弥补。
在美日纷纷放弃大坝项目后,中国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基建经验和技术实力,毅然接下了这样一个世界瞩目的工程挑战。
2003年,中国水利水电对外公司和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正式签订合同,开始着手建设这座全长9285米、蓄水量达125亿立方米的大坝。
在面对坝体混凝土开裂风险时,项目团队结合中国三峡大坝的经验,采用了逐层浇筑、分段施工的方式,极大提升了坝体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针对施工中的高温问题,工程队在现场设置了简易冷却站,定期为实施工程人员提供降温和补水设备,保证了高温条件下的施工效率。
2010年,麦洛维大坝顺利完工,尼罗河上屹立起一座长达9285米的巨型屏障。中国工程队用实力证明了,即便面对“地狱级难度”的工程,中国也能稳扎稳打、迎难而上。
大坝建成后,苏丹新增灌溉面积超过100万亩,特别是在北部干旱地区,农田得到了稳定的水源供应。粮食产量明显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此外,大坝的储水能力达到了125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尼罗河流域的水资源调度,逐步提升了苏丹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在电力供应方面,麦洛维大坝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25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25亿千瓦时,约占苏丹全国电力需求的40%。
如今,苏丹不但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电力供应稳定性,还开始向四周的国家出口电力,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电力的普及也推动了苏丹工业的发展,为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奠定了基础。
当初美日专家对这一工程建设项目断言“绝不可能实现”,如今却不得不面对大坝顺利完工的事实,这种“被打脸”的滋味显然让他们心生不快。
美日媒体在大坝完工后频频发声,质疑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他们声称,麦洛维大坝可能会对尼罗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甚至有可能引发下游国家的用水冲突。
但大多数非洲国家对麦洛维大坝表示高度赞赏,认为这座大坝是非洲水利工程发展的新里程碑,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技术实力和负责任态度。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也对项目的完成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大坝的建成为苏丹乃至整个非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美日虽然在舆论上不断抨击中国的基建项目,但事实是,慢慢的变多的非洲国家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第一先考虑中国。
究其原因,中国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工程,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合作模式注重长期利益和发展的潜在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短期回报。这种务实、可靠的合作态度,让中国基建项目在非洲乃至全世界内赢得了广泛信任和认可。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日前,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正式生效。对此,英国方面表示不打算追随欧盟这一决定。英国汽车行业从业者向总台记者表示,英国政府此举是正确的,有助于中英双方互利共赢。
11月5日晚,刘亦菲凭借《玫瑰的故事》获得微博视界大会“年度演员”奖项,她在颁奖典礼上手捧黄玫瑰亮相,并分享了自己对扮演的角色“黄亦玫”的感悟:“演员给角色的爱是会有回馈的,很感谢演员这个职业。”
11月5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发布情况通报:“鼎益丰”及其关联公司发行虚假打理财产的产品和“DDO数字期权”,从事非法活动,已涉嫌犯罪。
截至目前,美国大选多州的投票仍在进行中。其中,拥有19张选举人票的宾夕法尼亚州是关键“摇摆州”之一。央视记者在前方探访了宾州的投票站。宾夕法尼亚州为关键“摇摆州”之一央视记者 徐德智:现在美国东部及中部多个州已结束了投票,开始紧张的计票工作。
导读: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批复》中表示,请市国资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稳妥有序组织实施合并重组相关工作。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6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气象监测显示,受冷空气影响,今日7时较昨日7时贵州东北部、江淮、江南及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部分地区气温下降4~8℃。
美东时间11月5日(以下均为美东时间),2024年美国大选选举日投票真正开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与总统候选人哈里斯的对决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目前各州正在陆续开票,结局即将揭晓。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哦。文柯儿编辑柯儿前言“土里挖宝藏,河里捞人命?”2002年,一位母亲报警称,自家的儿子和媳妇不见了,他们出去度蜜月天天都会给家里报平安,却突然消失联系不上了。
长期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石正丽研究员已赴广州实验室工作。10月31日,武汉大学官网发布了一则“严欢团队Nature发文首次提出人工设计病毒受体”的消息。其中,该消息披露了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石正丽的任职单位为广州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