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治水兴水 和美生态 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国家战略5年成效_水利信息化_贝博棋牌_贝博软件下载_betball贝博软件

水利信息化

白银市:治水兴水 和美生态 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国家战略5年成效

时间: 2024-11-06 18:46:55 |   作者: 水利信息化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五年来,白银水利系统从始至终坚持以习“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入贯彻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通过涵养水、抓节水、优配水、保供水、防洪水“五水共抓”,着力补齐补强水利基础短板,抓好抓实水利行业监督管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国家战略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水利投资96.52亿元,是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史上投资顶级规模,建设进度最快,水利改革力度最强,水生态环境改善最大,综合效益发挥最好,群众受益最广的时期。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骨干水网更完善。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国家骨干水网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制定《白银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白银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白银市贯彻落实甘肃水利“四抓一打通”促进水利高水平发展实施意见》,规划5大类290个项目,总投资297亿元。建市以来单项投资顶级规模的水利工程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骨干工程建成通水,累计完成投资38.38亿元;靖会、兴电2处大型灌区和靖远县刘川、白银区工农渠、平川区陡城、会宁县关川河等10处中型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快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2.70亿元;开工建设引洮二期会宁县农业灌溉配套、景泰县永泰川灌溉调蓄水库、白银区北城区生态治理水系连通等项目,建成调蓄水池42座,在建73座,总库容1938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6.53亿元;持续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全市水利系统首个“政银企”合作项目靖会灌区除险加固及提升改造项目三场塬片区应急补充水源工程落地实施,为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全市“一河三干、两水补给、多点连通、延伸增效”骨干水网更加完善。

  二是坚持精准施策,水资源管理更加严格。按照“四水四定”原则,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针对全市水资源“双超”严峻形势,确定地表水超载治理“1154”和地下水超采“定、管、节、控、增、换”6字治理思路,省政府批复《白银市黄河流域地表水超采治理方案》,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工作的决定》《白银市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管水用水指导性文件,建成高标准农田131.9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3.52万亩,发展以管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8.9万亩,加快73座调蓄水池建设,建立农田节水核心技术示范区32个,万亩示范点1个,千亩及以下示范点31个,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3户、市级企业14户,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84%,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8.17%,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25%,取水口在线个,用水统计调查名录库由49个增加到356个,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95提高到0.608。2023年在经历67年来最严重旱情的情况下,全市指标内黄河地表水用水量7.77亿立方米(扣除引大水、引洮水和临时调水量),较2020年8.28亿立方米下降0.51亿立方米,水资源超载治理和节约用水工作成效显著。

  三是坚持系统治理,河湖管护更规范。充分的发挥河湖长制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督促全市1257名河湖长、106名警长累计巡河13万多人次、15万余公里,协调解决河湖明显问题401个。持续推进河湖库“清四乱”、河道采砂整治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整治“四乱”问题992个,清理生活、建筑垃圾50.32万吨,打捞沟河渠等水面漂浮物6225立方米,清理水库水面漂浮物8448立方米,拆除乱建码头15处,拆除涉河违建23.25万平方米,白银区富聚码头拆除被水利部确定为河湖“清四乱”工作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白银市河道管理站等3家单位获得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6人荣获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个人,2人荣获全省优秀河湖长,2人荣获全省优秀河湖卫士称号,河湖管理实现了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转变。全面完成13条重点河流水域岸线台套,推动河湖监管由“人防”向“人防+技防”转变。召开全市河道采砂集中统管现场推进会,全面实施河道采砂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持续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取缔非法采砂场268家,清理砂场弃料69.87万立方米,立案查处违规采砂行为140起,罚款130.7万元,河道采砂管理秩序逐步实现由“乱”到“治”。对8条河道开展健康评估,完成4条(段)美丽幸福河湖创建,让昔日垃圾成堆、蚊蝇乱飞的烂泥沟华丽蜕变成了一道汛期防洪、汛后蓄水的魅力风情线。

  四是坚持预字当先,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更牢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履行好水利防汛监测预警、水工程调度和技术支撑“三项”职能,将水旱灾害防御作为水利人不可推卸的天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紧盯40条中小河流和127条重点山洪沟道,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四不”目标,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明确16座小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责任人,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及时发布各类雨情、汛期监测预警信息,修订5个县区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完善5县区7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争取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179万元,对5县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及307个自动监测站点的运行维护,233个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站点进行升级改造,62个重点集镇进行调查分析评价,配置监测预警设备332套,持续提升全市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能力。全面推进黄河干支流综合治理,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白银段在全省率先完成竣工验收;争取落实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国债资金及省级财政补助资金3.47亿元,立项实施15条中小河流及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治理河长98.05公里,最大限度保障全市山洪灾害防治区102.8万人防汛安全。

  五是坚持聚焦民生,农村供水保障更加高效。紧盯水利系统农村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供水两大底线任务。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以“3+1”(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县域统一管理和专业化管护)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为重点,连续3年将农村供水工程纳入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争取落实资金5.54亿元,实施农村供水改造提升项目61处,改造敷设各类供水管网4098公里。紧盯“建好、管好、用好”三个关键环节,印发《白银市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化指导意见》,全面压实县、乡、村管护责任,持续健全优化农村人饮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自来水普及率达91%,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比例达8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21个百分点,历史性地解决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会宁县水务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白银市水务局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人荣获全省“最美水利人”称号。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督促各灌区科学制定灌溉用水计划,合理安排灌水轮次,在确保泵站渠道安全、供水通畅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增加灌溉水量,五年来累计供水39.7亿立方米,保障了全市195万亩农田灌溉,为全市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供水保障。按照“六位一体”改革要求,成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召开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会议,开展市管靖会、兴电灌区供水价格调整,完成改革面积101.32万亩。

  六是坚持综合治理,生态屏障更牢固稳固。按照“南保水土、中建绿洲、北御风沙”的水土保持治理思路,印发《白银市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编制《白银市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报告》《白银市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谋划生态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27个,估算总投资9.78亿元。五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8平方公里,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项目33个,完成投资2.3亿元,2023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其中新修梯田37.4万亩,新建淤地坝10座。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累计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1503次,监督检查生产建设项目1188个,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174起,复核疑似违法违规图斑575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8亿元,追缴历年拖欠水土保持补偿费263万元,全面加强人为水土流失治理。尤其是在会宁县积极地推进“祖厉河聚水+淤地坝集水+坡改梯拦水+小流域治水+水保林蓄水”综合治理模式,水保防护体系综合拦蓄效率和拦泥效率分别达到38%和45%,祖厉河年平均输沙量从4539万吨减少到1261万吨,2023年成功入选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