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3 04:15:07 | 作者: 水利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技术逐渐渗透各行各业,农业也不例外。在江苏省郯城县杨集镇,一项名为“智能灌溉”的新型农田灌溉模式成功落地,成为农民们心目中的福音。无论是年轻的农民,还是年长的农村居民,智能灌溉系统都大大解放了他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灌溉效率。
据当地老人步玉芳介绍,以前浇麦时,需要凭借拖拉机、抽水泵和水管等设备,耗时费力,要忙上几天。而现在,只需一张磁卡,轻轻一刷,水就能源源不断地流入麦田,整一个完整的过程轻松自如。这样的体验不仅令她感慨“太省心了”,也体现了现代农业技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颠覆。
杨集镇党委、政府意识到了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积极推动智能灌溉工程的落实。自2021年以来,该镇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大规模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这其中,包括新打机井492眼、建设管涵128座、加宽生产桥、安装射频控制器等设施,致力于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杨集镇的每户农村家庭都拥有一张智能卡,水资源用起来如同自来水一样便捷,3.5万亩农田的灌溉几乎是“随时随取”。杨集镇的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利用这种智能灌溉模式,村里的老年人和妇女,凭借一张卡不到1小时就能够实现1亩地的浇灌,不仅节省了水、电、时间,还减少了体力劳动,让他们能够享受更加轻松的生活。
这一智能灌溉系统不仅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还带来了经济效益,显著减少了传统灌溉模式中所需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投入。传统的人工灌溉常常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智能灌溉则通过高效的资源配置,不仅解决了人力不足的问题,更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以想象,未来随技术的逐步发展,智能灌溉或许还将与气象监测、土壤湿度感应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更为精准的农业灌溉。同时,智能化的农田管理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总的来说,郯城县杨集镇以智能灌溉为突破口,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改善了农村水利条件,切实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逐步提升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能预见,这一模式将为更多地区的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