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1-15 04:26:27 | 作者: 新闻动态
在这个科技快速的提升的时代,农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近日,杭州浙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金友,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生动诠释了智慧灌溉对于水稻生产的深远影响。在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的水稻种植基地,亩产达1500斤的佳绩让人惊叹,也让我们正真看到了智慧农业的光辉前景。
今年夏天,杭州遭遇高温持续的考验,水稻生长急需“解渴”,而智慧灌溉系统的实施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杨金友在十多年的种田生涯中,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面对35℃以上的旱热天气,即便有前期基础设施的提升,传统的灌溉手段依然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能够将水源利用最大化,杨金友曾特意雇用四名放水工,借助自流灌溉和水泵来解决进水慢、灌溉不均的问题。经过一番努力,虽然缓解了一部分压力,但依旧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水稻的生长效益。直到去年,智慧灌溉项目的顺利实施,让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靠着搭建完成的智慧灌溉系统,杨金友不仅改善了灌溉渠道和远端灌溉控制设施,还配备了水质监测仪和流量计。问题迎刃而解,原本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灌溉工作,经过技术的升级,现在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掌控。为实现精准灌溉,杨金友的团队甚至将灌溉面积进行了扩展,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资源。
瓜沥镇副镇长裘利锋对于智慧灌溉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过去,由于地势的原因,高地稻田常常没有办法进行自流灌溉。通过合理结合传统水利与现代技术,这一项目有效解决了农田的灌溉瓶颈,实现了“五水共治”的新兴模式。在他看来,这不仅保障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
在过去,由于江南频繁的暴雨,农田施用了肥料后常常会随雨水流失,导致河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严重问题。对此,智慧灌溉提供了一条绿色的通道——在农田与河道之间建立人工湿地和生态拦截沟渠,极大地减少了农业污水的直排。这个变化,让快乐的农民和美丽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杨金友虽不能详细解释智慧灌溉的所有原理,但清晰感受到近年来农业的质变。在他眼中,减少的放水工人数并不代表劳动岗位的减少,而是让你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生产活动中去,真正的完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精准灌溉带来的肥料使用成本减少20%,无疑逐步推动了利润的增长。
毫无疑问,梅林村的成功故事不单单是科技的胜利,更是对传统农业思维的挑战。通过科技与大数据的结合,村庄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文旅的融合发展。在萧山区政府的引导下,未来的农业将以“金字塔型”的农用地空间结构为基础,力争实现高标准农田覆盖率的全面提升。
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智慧灌溉不仅让杨金友的水稻亩产高出周围地区200多斤,更重要的是,将农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以科技为驱动的时代,谁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得当,谁就将领跑未来的农业发展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