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洼里村:从“望天收”到“吨半粮”_农业信息化_贝博棋牌_贝博软件下载_betball贝博软件

农业信息化

肥城洼里村:从“望天收”到“吨半粮”

时间: 2025-03-03 20:06:26 |   作者: 农业信息化

  种田要高产,良田是保证。跟着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种田难题亟待解决。为应对这一应战,肥城市安驾庄镇深化施行“一块田”变革,将乡民手中的“巴掌田”整合为连片的“一块田”,完成了“粮田”向“良田”、“碎田”向“整田”的改变。村团体也因而成为“栽培大户”,完成了耕种管收售的一体化。到现在,“一块田”面积到达3.2万亩。经过科学管理“一块田”,玉米最高亩产到达2147.98斤,发明泰安市玉米亩产新纪录,小麦最高亩产到达1640斤,完成了粮食栽培由一吨粮向两吨粮跨进。

  怎么谱好现代化良田这篇大文章?记者一线看望安驾庄镇洼里村,见证从“望天收”到“高产田”的蝶变,在阡陌纵横间感触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

  春满沃野万象新,粮丰仓廪百业兴。走进安驾庄镇洼里村的“一块田”里,放眼望去,地块平坦、阡陌交通,冬小麦的绿浪在春风中泛起涟漪,一幅“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可耕”的现代农业图景跃然眼前。

  从“等雨耕种、望天吃饭”到“知数而作、科学种田”,谁能想到,这个曾饱尝困于“犁地碎片化、灌溉粗豪化、出产低效化”的传统村落,现在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演示窗口,真实的完成了从传统耕耘向才智农业的历史性跨过。

  面临“地块散、田埂多、耕耘难”的困局,洼里村以土地归纳整治破题攻坚。依照“统一规划、会集连片、设备配套”准则,对现有犁地进行提质改造,经过平坦土地,施行小田并大田工程,累计平坦土地近3000亩,新增犁地面积150亩,农田宜机化改造率达100%,本来乡民一度不愿意种的鸡肋田,摇身一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地力的长效提高,不只让农户尝到“甜头”,也让村团体完成增收。

  洼里村作为传统农业村,犁地面积达5600亩。曩昔,零星的“巴掌田”限制了大农机的运用,农业出产功率低,收益薄。为破解困局,洼里村结合实际,探究团体运营“一块田”形式,经过“支部引领、户户换田、化零为整、团体运营”,现在,从前的“巴掌田”“鸡肋田”蝶变为万亩连片的现代农业演示园区,粮食产能提高15%,“一块田”亩均收益打破1000元,仅此一项,村团体完成增收400余万元。

  “曩昔浇地靠人力,守一整夜也只能灌溉10亩地,功率低,本钱高。”回忆起曾经,洼里村乡民王作岭感慨万千。

  聚集水资源集约使用,洼里村构建起“渠相连、管相通、智能控”的现代灌排体系。新铺设的17000余米的灌溉管道犹如农田的“毛细血管”,犬牙交错地延伸至每一块地步,桁架喷灌、固定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在郊野上空划出一道道美丽弧线,将甘霖均匀洒向每一寸土地。

  “现在有了良田灌溉体系,电泵站直接从大河里抽水灌到地头,一天就能浇完200多亩地,完全离别了望天收。”才智灌溉不只大幅度提高了灌溉功率,更完成了精准灌溉,每一寸土地都能“喝饱水、吃好肥”。据统计,洼里村经过施行水肥一体化技能,节水率高达25%,人工费用下降30%,完成了节水增收的双赢方针。

  除了灌溉,洼里村还分外的注重农田排涝体系建造。经过对排水途径进行拓展、加深及加固处理,保证在强降雨气候可以敏捷扫除积水,有很大成效避免了内涝对农作物的危害。“本年强降雨期间,村里的排灌设备一发动,水很快就排走了,农田被淹的面积很小。”刘太钢骄傲地告知咱们。

  乡民刘文金是洼里良田的受益者,种了一辈子地,他掰着手指头细数:“优点太多了,最直观的便是路好走了。曾经,村里田间都是土路,下雨泥泞,人走都费力,农机车辆更是难下地。”而眼前的洼里村农田现场,出产路途犬牙交错,农机直接开到地头。

  环绕“田路协同”开展理念,洼里村活跃构建快捷高效的田间路途体系,配套田间路途12.6公里,构建“三纵四横”交通网络,农机灵通率完成100%,同步施行“田电配套”工程,新建农业专用变压器,架起输电线缆,为才智农业装备供给安稳动力保证。

  路途晋级带来开展提速。冷链物流车可直抵田头,参观廊道串联起农耕体会区,催生“农田+研学”“农田+文旅”等新业态,打造出良田+良机+良策的交融开展新路。

  跟着指令响起, 一架无人机旋翼加快滚动,在广袤麦田上空划出美丽弧线,均匀播撒着肥料,绿色“海洋”被旋翼的气流吹起层层浪花。这是本年夏日高标准农田上肥的场景,也是数字化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曾经上肥打药全赖人力,不只劳动强度大,还难以精准操控用量。现在有了无人机,不只能掩盖田间的每个旮旯,还能经过多光谱分析完成精准上肥。”正在操作无人机的“新农民”赵技能员骄傲地介绍,无人机的使用,不只作提高了作业功率,更让农业出产从“粗豪式”像“精细化”改变。

  在“一块田”变革的推进下,洼里村建成“地空天”一体化农情监测体系。在农业大数据中心,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着物联网传感器传回的墒情监测、气候预警、产值预估等12类数据流。让“靠经历种田”晋级为“用数据说话”,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从“人力为主”到“科技当家”,一幅现代农业高水平开展的新图景正在麦田上缓缓打开。

  田畴披秀丽,沃野奏强音。站在观景台瞭望,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技赋能的现代农业画卷尽收眼底。洼里村的蜕变,正是安驾庄镇深化施行“藏粮于地”战略的缩影。跟着才智农业加快布局,这片孕育期望的膏壤,正奏响新时代的“丰盈协奏曲”。

  (群众日报及群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供给线索,包含文字、相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必须配上相片、短视频。泰安新闻资料请投群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热线电话:。来稿请必须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络。)